您的位置:首页>频道 > 关注 >

相宜本草十年之约:A股之难,难于上青天

2022-11-18 15:37:01    来源:新观君

号称植根于三千年中医药文化的国货美容护肤企业相宜本草,再一次向A股市场发起冲击。

根据证监会最新消息,11月10日,上海相宜本草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(简称“相宜本草”)同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上市辅导协议,正式启动A股IPO进程。这也是相宜本草继2012年首次递交招股书后,时隔十年后再度冲击IPO的一次“壮举”。作为国货护肤品中曾经的领军企业,相宜本草曾在2008年荣获“全网国货美妆品牌NO.1”的称号,也曾在2013年实现年销售收入23亿元,风光一时无两。


(资料图片)

然而福祸相依,勇立潮头的相宜本草很快迎来了发展瓶颈,在资本市场的历练中也屡次受挫。随着整个化妆品市场增速放缓,相宜本草也因虚假宣传连遭处罚、研发实力屡被质疑,向上之路被迫陷入停滞。如何破局,公司未来的发展着实令人难以预料。

时隔十年再启IPO,一路跌宕起伏

相宜本草成立于2000年,至今已有22年的历史,公司前身为上海相宜百货,始终专注于中草药护肤品的研发与销售工作。2007年,相宜本草首次“触电”资本市场,收到了今日资本创始人徐新的1000万美元注资,这笔资金也令相宜本草承担了极大风险,据业内人士透露,创始人封帅曾与今日资本签下对赌协议,将公司的增长预期由50%提升至70%-80%。

为了对赌成功,一向低调的相宜本草踏上了“营销”之路,开始频频在电视广告中露面,除了赞助当时的综艺节目舞林大会外,还邀请到了周冬雨、阿兰等明星作为产品代言人。大手笔的营销投入显然令相宜本草“收获颇丰”,公司当年销售增幅最终达到150%,并在此后多年连续保持高增长态势。

2012年,势头正猛的相宜本草首次提交招股说明书,公司当时拟募集资金逾7亿元。招股书显示,2009-2011年,相宜本草实现营业收入3.77亿元、7.5亿元、13.35亿元,除了营收的翻倍式增长,公司的净利润也与日俱增,报告期内实现净利润5221.52万元、1.16亿元和1.35亿元。

随后的2012年,相宜本草年销售收入达到23亿元再创新高,成为国货化妆品龙头企业。然而依靠高额营销和广告推广撑起的业绩始终存在危机,2014年,相宜本草主动选择了放弃IPO,时任公司总裁严明表示,终止上市出于公司战略多方面考量,目前商超渠道大环境不理想,公司内部也处在调整期,这两年将以维护市场稳定为重,同时加强公司抗风险能力。

在2014年终止上市后,相宜本草的业绩也随之急转直下,创始人封帅都曾在公开场合对外表示,2014-2016年是相宜本草被错过的三年,“我们的反应慢了一些,也走了一些弯路。”

直到2020年,业内才再次传出相宜本草想要冲击资本市场的消息,并力邀原上海家化首席市场官俞巍出任执行总裁。遗憾的是,这次IPO并未再有新的进展,相宜本草的“第1.5次”冲击IPO一事也就不了了之。

转眼到了2022年,这也是相宜本草第二次明确冲击IPO。然而当我们回顾相宜本草首次冲击IPO失败那一次,公司存在的种种问题似乎仍然没有完全得到解决。

研发实力存疑,曾因虚假宣传连遭处罚

从高额资金投入到营销开始,相宜本草就不可避免走上了“轻研发重营销”的怪圈。据第一份招股书显示,截至2011年12月31日,相宜本草营销人员达到658人,占比64%,而研发人员仅28人,占比刚刚达到3%。

与此同时,相宜本草对于产品研发的投入也在不断缩减。2009-2011年,相宜本草的研发投入占比始终在3%上下徘徊,到2011年甚至一度回落至2.05%。而尝到营销甜头的相宜本草甚至变本加厉,预测未来研发投入也不会再超过当期营收的3%,索性于2011年终止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资格的复核。同期,公司的宣传推广及广告费占比已经超过28%,更是数倍于研发费用的投入。

一个明显的对比是,作为全球知名品牌宝洁,当年全球28个研发中心累计研发人员达到9000名,研发费用投入超过80亿美元,占比约在10%左右。此外,中国本土化妆品牌上海家化,2011年产品技术研发费用占比也超过3%,而同期“只重营销不重研发”的同行索芙特,2011年净亏损已达1.93亿元,并很快遭到深交所退市风险警示特别处理。

有这样的前车之鉴,相宜本草却并未及时“收手”,据企查查最新数据显示,在公司共计213项专利信息中,有关外观设计的专利信息高达150项,占比超过70%。作为一家主打中草药文化的化妆品企业,研发投入乃至专利数量都是直接决定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,与全球知名品牌欧莱雅、雅诗兰黛等动辄上千项发明型专利相比,我们的国货相宜本草似乎已经被远远甩在身后。

雪上加霜的是,相宜本草主打的中草药概念,近年来还曾多次因虚假宣传遭到处罚。

2008年,相宜本草曾因产品虚假宣传被上海市工商部门依法处罚,并被没收违法所得17.96万元。公司此前强调“天然透皮导入剂”为自主研发,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,而根据罚单内容,相宜本草根本“无法提供外包装上部分产品功效表述的有效证明”。

2009年,相宜本草曾收到上海市工商局卢湾分局下发的《行政处罚决定书》,由于其生产的“控油消痘洁面膏”、“竹炭净化洗颜泥”护肤品的外包装功效中对商品性能做出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(使用了“预防暗疮生成”、“预防黑头、粉刺、暗疮滋生”用语),因此被责令停止违法行为,并被处罚款三万元整。

2014年,相宜本草又接连陷入危机,包括“只选用植物成分”等文字被食药局认定涉嫌虚假广告宣传、移送工商部门处理,以及销售印制“平衡油脂分泌”字样的男士乳液遭到举报、随后对相关商品做了下架处理。

在公开投诉平台上,有关相宜本草产品“虚假宣传”、“面膜变质”、“产品过敏”等投诉同样屡见不鲜,种种问题都指向了相宜本草的产品质量,如果仍然一味追求营销推广,相宜本草势必会出现产品力难以支撑的发展态势,未来发展令人担忧。

整体市场增速放缓,国货化妆品难登A股市场

除了企业内部面临的种种窘境,相宜本草所处的整体市场发展也并不乐观。受到整体宏观经济环境以及疫情带来的影响,消费者对于化妆品的消费需求有所下滑。根据11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社会消费品零售数据显示,今年1-10月,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60575亿元,同比微增0.6%,其中化妆品零售额达到3084亿元,下滑幅度达到2.8%。

大环境愈发艰难,外资品牌对于国货的入侵却愈演愈烈。资生堂率先加码,通过与江苏创健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的合作,持续深化在中国市场的投入砝码。今年上半年,欧莱雅也在中国地区设立投资公司,发力创新美妆技术;同期,雅诗兰黛也对外表示,将会持续投资中国市场。

而中国本土化妆品品牌同样不甘示弱,包括珀莱雅、上海家化等品牌近年来增速明显。根据2021年零售额计算,中国前三大国货化妆品集团分别为上海家化、逸仙电商以及珀莱雅,三家集团2021年营业收入分别达到76亿元、58亿元和46亿元。其中上海家化与珀莱雅双双在A股挂牌上市,前者市值已经突破200亿元关口,后者更是逼近500亿元。

除此以外,与相宜本草基本上同期诞生的上美集团,旗下拥有韩束、一叶子、红色小象等知名护肤品牌,也在考虑冲刺A股未果后,转头投入到赴港IPO的阵营。据其招股书援引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,上美集团是2021年唯一一家拥有两个护肤品牌年零售额超过15亿元的国货化妆品公司;而按2021年零售额计算,上美集团在中国的国货品牌护肤品排名第四,在国货品牌面膜产品排名第一,国货品牌母婴护理产品排名第一。显而易见,同样是老牌国货化妆品,无论是销售收入还是市场排名,相宜本草都已经被同行竞争者们远远甩下。

一个不知道算不算好消息的消息是,根据相宜本草执行总裁俞巍此前透露,相宜本草2021年实现全年同比33%的增长幅度,其中线上同比增长59%,线下同比增长15%。按照公司规划,相宜本草期望在2022年实现45%的同比增幅。或许和自己相比,相宜本草确实在进步,但是放到并不富裕的大环境中,相宜本草仍然面临着重重危机。

十年前,相宜本草拟募资7亿元中,有超过6.24亿元全部用于营销渠道及品牌建设项目;十年后,吃尽了“重营销轻研发”苦头的相宜本草又将交出一份怎样的IPO答卷?我们唯一能够知道的是,现在的情形似乎并不比十年前轻松多少。

*声明:新经济观察团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不构成任何建议。原创文章未获授权不得转载。

End

关键词: 相宜本草 上海家化
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