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首页>频道 > 关注 >

看点:A股各板科创成色如何?

2023-02-02 22:52:10    来源:南方周末

科创板上市公司是近年中国企业科创大潮中的新锐力量。 (人民视觉/图)

提及科创,多数人第一时间想起科创板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科创板企业的科创力,一定更强吗?

中国国家统计局披露,2021年,中国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(以下简称研发)经费27956.3亿元,同比增长14.6%,位居世界第二。

同期,沪深两市共4561家上市公司披露的研发支出合计13408.05亿元,占全社会研发投入的47.96%,接近一半。它们是当下中国最活跃的研发投入主体,也是科创的主体。

科创板上市公司是近年中国企业科创大潮中的新锐力量。但在A股上市公司中,科创板公司数量不过378家,占比不到8.29%,研发投入总额771.42亿元,占比仅5.75%。在它们之外,还有更多企业主体在持续投入和参与中国的科创实践,有些是公众看得见的,有些甚至不为人所知。

A股上市公司,也许是中国科创主体中可见度较高的一批,从沪深主板、科创板、创业板上市企业的科创核心指标看,不同上市板块的科创表现各有千秋。假以时日,科创应成为A股的底色。

研发投入积极性,深交所主板更高

从研发投入总和、平均值和中位数看,科创板上市公司均排在了沪深主板上市公司的后面。

这并不让人意外。沪深主板上市公司的数量更多、公司经营规模更大,有投入大量研发资金的实力。上交所主板公司数量和研发投入总额分别是科创板的4倍和9倍;深交所主板公司数量和研发投入总额分别为科创板的约4倍和5.6倍。

创业板的公司数量也是科创板的近3倍,研发投入总额是后者的1.7倍。但在研发投入平均值和中位数上,科创板扳回一局。

(梁淑怡/图)

较之2019年6月才正式开板的科创板,深沪主板和创业板这些“前辈们”有先发优势。值得肯定的是,科创板的研发投入平均值和中位数均超出创业板一小截,这令主板和创业板之间的梯度下降曲线相对平滑。

同在1990年前后开业的沪深主板更具对比性。

两个交易所的主板上市公司数量相差了174家,但有披露研发投入公司数仅相差65家。从研发投入平均值看,上交所主板公司的要比深交所主板高出近50%,但深交所主板公司的研发投入中位数要高于深交所,甚至领先于各板块。

不难看出,上交所主板的头部企业投入较高,拉高了研发投入平均值,但综合中位数和公司披露情况,显然深交所主板公司的研发投入积极性更高。

公司的研发投入通常建立在一定的经营规模和时间之上,这是诞生在2019年的科创板和2009年的创业板急不来的。

上交所主板共有12家百亿级研发投入公司,平均上市时间超过14年。其中10家是央企,它们中6家来自建筑业、2家来自采矿业、1家来自铁路、船舶、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、1家来自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。

深交所主板有4家百亿级研发投入企业,分别为京东方A、美的集团、中兴通讯和比亚迪,多为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摸爬滚打成长起来的骨干企业。

从研发人员情况看,无论总数、平均值,还是中位数,科创板都成了垫底的那一个。

A股四个上市板块共披露有266.42万研发人员,上交所主板公司占比超四成,平均值也领先于各板块。但从中位数来看,深交所主板公司研发投入的积极性更高。

(梁淑怡/图)

研发投入力度,科创板领先

如果说研发投入资金和研发人员是企业科创投入的实力体现,那么研发强度(研发投入/经营收入)体现的则是兼顾其经营体量和投入科创的力度和决心。

从研发强度的平均值和中位数来看,科创板遥遥领先。科创板研发强度的平均值是创业板的1.67倍、深交所主板的2.69倍、上交所主板的3.11倍,研发强度中位数分别是创业板的1.77倍、深交所主板的2.55倍、上交所主板的2.97倍。

(梁淑怡/图)

从各板块整体披露的情况看,研发强度在1%-5%之间是主流。而中国证监会对科创板企业的《科创属性评价指引(试行)》,早已明确要求最近三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在5%以上,或者最近三年研发投入金额累计在6000万元以上。从实际披露数据看,科创板近六成的企业研发强度处于5%-20%区间。

科创板公司营收规模相对较小,且多处于高新技术行业和战略新兴产业。公司从成立之初本身就有研发投入需求,在研发强度上领先也是应有之义。而上交所主板的研发强度平均值、中位数都排在了最末位,略有些遗憾。

从研发人员占比来看,科创板研发人员占比的平均值和中位数也是最高的。

前述《科创属性评价指引(试行)》,对科创板上市公司研发人员占比明确要求不低于10%。从披露情况看,科创板有一半的企业研发人员占比超过22.97%,这意味着它们的每十个员工中至少有两位从事研发活动。

(梁淑怡/图)

创业板在研发强度和研发人员占比的平均值和中位数,都优于主板,成为主板和科创板之间倍数落差的缓冲带。

科创应成为A股的底色

科创力是企业立足当前发展,同时又面向未来的综合能力,非单一指标可囊括。

在南方周末科创力研究中心关于企业科创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中,从研发投入、研发产出和公司发展三个维度共27个指标项,并赋予各指标不同权重。我们不仅考量公司投入的研发资金和人力的数值,也兼顾其发展变化趋势,更从多维角度评估其产出的价值和赋能公司发展的能力。

尽管科创板和创业板公司的营收和研发投入规模不及主板,但其中仍涌现出不少科创实力强劲的代表。

在南方周末企业科创力TOP100中,4家企业来自科创板,比2021年增加了2家,6家来自创业板,与上一年持平,其中,赢时胜(300377.SZ)、掌趣科技(300315.SZ)和深信服(300454.SZ)三家首次上榜。

从整体上榜名单来看,超六成企业来自沪深主板,其中37家来自上交所主板、30家来自深交所主板。

(梁淑怡/图)

若从各板块有披露研发公司数量看上榜比例,深交所略胜一筹。创业板为0.6%,科创板为1.1%,上交所主板为2.7%,深交所为2.8%。

(梁淑怡/图)

近三年来,全球疫情、地缘政治、叠加对经济衰退的预期,各国、各地区对经济发展和生产效率提升的迫切性前所未有。在此背景之下,科创被寄予厚望。各国、各地区对前沿产业和未来技术的战略规划及扶持政策频出,对产业链和创新链的争夺已经摆上台面。

尽管企业是科创主体,但科创的发展离不开资本、人才、财税政策和产业政策等一系列的支持,需要良好发展生态的助力。

事实上,近年中国各级政府在人才招引、产业扶持、创新创业激励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政策让人眼花缭乱。为鼓励企业大胆投入研发,上市公司研发投入中增加了资本化研发支出项,税务部门对企业研发投入加计扣除不断加码至100%扣除。

深沪交易所也持续提供具有包容性和多元化的上市制度,以更加灵活的方式支持科创企业登陆资本市场。

比如,2022年6月,上交所发布《科创板发行上市审核规则适用指引第7号——医疗器械企业适用第五套上市标准》, 在创新药研发企业采用第五套上市标准成功上市之后,继续支持尚未形成一定规模的医疗器械企业在科创板发行上市,鼓励医疗器械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产品研发创新。

同时,交易所也持续优化上市规则、调整市场板块,引导社会资本聚焦创新领域,剔除科创属性不强的企业。2022年12月,深交所发布的《创业板企业发行上市申报及推荐暂行规定(2022年修订)》明确禁止产能过剩行业、《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》中的淘汰类行业,以及从事学前教育、学科类培训、类金融业务的企业在创业板发行上市。

随着市场竞争加剧,任何行业乃至每一家企业的生存发展都必须持续提质增效。科创是必然的选择。专注新兴产业、前沿技术,引导市场资源向科技创新领域集聚,科创将不分上市板块,成为A股的底色。

南方周末研究员 唐家乐

关键词: 上市公司
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