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首页>频道 > 关注 >

环球资讯:为谁流下潇湘去是宋代词人谁为苏轼所赞赏(为谁流下潇湘去)

2023-02-25 16:58:59    来源:关注网

1、妙在“无理有情,无理而妙”。


(资料图)

2、这两句为词人慨叹身世:自己好端端一个读书人,本想出来为朝廷做一番事业,正如郴江原本是绕着郴山而转的呀,谁会想到如今竟被卷入一切政治斗争漩涡中去呢?词人在幻想、希望与失望、展望的感情挣扎中,面对眼前无言而各得其所的山水,也许他悄然地获得了一种人生感悟:生活本身充满了各种解释,有不同的发展趋势,就像这绕着郴山的郴江,它自己也是不由自己地向北奔流向潇湘而去。

3、出自北宋秦观《踏莎行·郴州旅舍》,原文为:雾失楼台,月迷津渡,桃源望断无寻处。

4、可堪孤馆闭春寒,杜鹃声里斜阳暮。

5、驿寄梅花,鱼传尺素,砌成此恨无重数。

6、郴江幸自绕郴山,为谁流下潇湘去?译文:雾迷蒙,楼台依稀难辨,月色朦胧,渡口也隐匿不见。

7、望尽天涯,理想中的桃花源,无处觅寻。

8、怎能忍受得了独居在孤寂的客馆,春寒料峭,斜阳西下,杜鹃声声哀鸣!远方的友人的音信,寄来了温暖的关心和嘱咐,却平添了我深深的别恨离愁。

9、郴江啊,你就绕着你的郴山流得了,为什么偏偏要流到潇湘去呢?扩展资料创作背景:此词为作者绍圣四年(1097)作者因坐党籍连遭贬谪于郴州旅店所写。

10、当时作者因新旧党争先贬杭州通判,再贬监州酒税,后又被罗织罪名贬谪郴州,削去所有官爵和俸禄;又贬横州,此词作于离郴前。

11、主旨赏析:词人因党争遭贬,远徒郴州(今属湖南),精神上倍感痛苦。

12、词写客次旅舍的感慨:上片写谪居中寂寞凄冷的环境;下片由叙实开始,写远方友人殷勤致意、安慰。

13、全词以委婉曲折的笔法,抒写了失意人的凄苦和哀怨的心情,流露了对现实政治的不满。

14、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-踏莎行·郴州旅舍化实为虚,作宕开之笔,借眼前山水作痴痴一问:“郴江幸自绕郴山,为谁流下潇湘去?”无理有情,无理而妙。

15、好像词人在对郴江说:郴江啊,你本来是围绕着郴山而流的,为什么却要老远地北流向潇湘而去呢?关于这两句的蕴意,或以为:“郴江也不耐山城的寂寞,流到远方去了,可是自己还得呆在这里,得不到自由。

16、”(胡云翼《宋词选》)或以为词人“反躬自问”,慨叹身世:“自己好端端一个读书人,本想出来为朝廷做一番事业,正如郴江原本是绕着郴山而转的呀,谁会想到如今竟被卷入一切政治斗争漩涡中去呢?”(《唐宋词鉴赏辞典》)见仁见智。

17、依笔者拙意,对这两句蕴意的把握,或可空灵一些。

18、词人在幻想、希望与失望、展望的感情挣扎中,面对眼前无言而各得其所的山水,也许他悄然地获得了一种人生感悟:生活本身充满了各种解释,有不同的发展趋势,生活并不是从一开始便固定了的故事,就像这绕着郴山的郴江,它自己也是不由自己地向北奔流向潇湘而去。

19、生活的洪流,依着惯性,滚滚向前,它总是把人带到深不可测的远方,它还将把自己带到什么样苦涩、荒凉的远方啊! 踏莎行 (宋)秦观  雾失楼台,月迷津渡,桃源望断无寻处。

20、可堪孤馆闭春寒,杜鹃声里斜阳暮。

21、  驿寄梅花,鱼传尺素,砌成此恨无重数。

22、郴江幸自绕郴山,为谁流下潇湘去。

23、郴江本是绕着郴江流淌的,为何,流入潇湘之水?那是因眷眷拳拳的心结所致,怀念,独自哀愁,春日闲情多,多得无人诉说,只不过空留寂寥罢了。

24、漠然,默然,寞然,说不尽都是忧伤,不说也罢。

25、恼人?又怎奈何?郴江自流,与人并不相干,可这般……就流往潇湘了吧,也算是慰藉。

26、雾失楼台,月迷津渡,桃源望断无寻处。

27、可堪孤馆闭春寒,杜鹃声里斜阳暮。

28、驿寄梅花,鱼传尺素,砌成此恨无重数。

29、郴江幸自绕郴山,为谁流下潇湘去?这首词写于郴州(今湖南郴州市)贬所。

30、无论在当时还是后世,它都赢得了读者心灵的“同频共振”。

31、据说苏轼颇爱词的结尾两句,尝自书于扇云:“少游已矣,虽万人何赎!”(《诗人玉屑》引《冷斋夜话》)黄庭坚虽对“斜阳暮”三字重出略感遗憾,却也赞叹:“此词高绝。

32、”(《苕溪渔隐丛话》引《诗眼》)而清代的陈廷焯则着以“犹为入妙”的评语(《白雨斋词话》)。

33、可见其艺术魅力是如何经久不衰。

34、词一开篇,便展示了一个令人伤心惨目的朦胧世界:雾气弥漫,月色凄迷,以至楼台与津渡都隐没不见,除了朦胧一片,便是一片朦胧。

35、这不能不使登高远眺的作者产生归路茫茫之感。

36、他想遁离这纷争不止、忧患无已的人世,然而,“桃源望断无寻处”,哪里有他所殷殷向往和孜孜以求的世外“桃源”?“望断”二字,写出了作者对世外桃源的锲而不舍的寻觅、追求以及这种寻觅、追求之徒劳。

37、其实,即便真能寻觅到“怡然有余乐”的世外桃源,作者以一介罪臣的身份又岂能高蹈而去?不是吗?他心寄桃源,却身系孤馆:“可堪孤馆闭春寒,杜鹃声里斜阳暮。

38、”曰“孤馆”,其孤苦、寂寞之情已见,而“孤馆”,为“春寒”所锁,则又添了几多幽冷、几多凄凉?不仅如此,此际恰值薄暮时分,更有那杜鹃啼归,其声哀切;斜阳西沉,其色惨淡。

39、氛围若此,仕途顺利尚能忍受,何况被冯煦称为“古之伤心人”的逐臣呢?这里,“可堪”二字下得何等滞重!它如泣如诉,既是无奈之极的怅问,也是沉痛之至的叹息。

40、难怪王国维会觉得“凄婉”犹难尽其概,而要目之为“凄厉”了。

41、如果说上片着重以景传情的话,那么,过片三句则改为借典喻情。

42、“驿寄”句化用南朝陆凯故事:陆凯与范晔交好,尝自江南寄赠梅花一枝,并附诗一首:“折梅逢驿使,寄与陇头人。

43、江南无所有,聊赠一枝梅。

44、”这便是“寄梅”的由来。

45、“鱼传”句则典出汉乐府《饮马长城窟行》:“客从远方来,遗我双鲤鱼。

46、呼儿烹鲤鱼,中有尺素书。

47、”这里,所谓“驿寄梅花,鱼传尺素”,实际上是喻指友人频频来信慰解。

48、天涯知己,互通款曲,这本不失为人生快事之一,但作者因久经压抑,胸中的愤懑郁结已深,很难排遣,所以,友人的慰解非但不能驱散包裹着他的浓重的愁云,反倒更勾起他“独在异乡为异客”的迁谪沦落之恨。

49、“砌成此恨无重数”,这“恨”,岂不正是指迁谪沦落之恨?“无重数”,既是极言绵绵此恨的漫无边际、渺无绝期,也是暗示:在这迁谪沦落之恨中,糅入了多种复杂的成分,它包括理想受挫的忧愤、同志星离的悲伤、有乡难回的感慨等等。

50、而一个“砌”字,则妙在化无形为有形,使其“恨”成为可以触摸的实体,不仅作用于读者的感觉,也作用于读者的视觉。

51、结尾两句于极度愁闷中忽发奇想,埋怨江水无情,益见沉痛。

52、“郴江”,发源于郴州东面的黄岑山,北流至郴口,与耒水会合后注入湘江。

53、“幸自”,即本自;“为谁”,意犹为什么;“潇湘”,是潇水与湘水的合称。

54、在作者看来,郴江本当始终环绕着郴山而流,如今它却北入湘江,一去不返,个中情由实令人百思不得其解。

55、其实,郴江未必真有心会舍却郴山而去;之所以径去不顾,乃是造物主使然。

56、既然如此,无情的与其说是郴江,莫若说是造物主。

57、因而,“为谁流下”云云,岂不也可视为作者对无情的造物主一种究诘?“郴江”在这里无疑具有象征的意蕴:在作者对郴江故作不解的诘问中,分明倾注了他自己离乡远谪的无尽怨愤。

58、苏轼对此词大为赞赏。

59、全词音调之凄厉,犹如萧瑟秋风中折翅坠地的孤鹤的哀唳,使人读后低回不已。

60、我本来是回答在别的问题下的,发现回答到这里更合适,就复制过来了。

61、这一问,胜过千言万语。

62、这是个无需回答的问题,也是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。

63、就好比苏轼的:把酒问青天,不知天上宫阙,今夕是何年?其实作者只是借问抒情,并不需要回答。

64、但秦观的这一问比苏轼的更高明,苏轼问的对向是“青天”,问题是“何年”,这都跟现实生活有相关性。

65、而秦观的问题,用现在的话说,明显更加无厘头,江水往哪流关你什么事?这也需要理由吗?不需要吗?需要吗?不需要吗?需要吗?哎!我就是随便问问,别当真!秦观真的只是随便问问吗?看起来不是,他问得很认真,透过千年的时光还能看到他严肃的表情。

66、那他为什么要这么问?这要看前文来回答——“砌成此恨无重数”——因为心中有恨!但是至于恨从何来,将向何处,却都因为种种原因不能说,或者不敢说,亦或者说不清。

67、那就只有将这满腔的恨意都倾泻到这无辜的郴江上了,那郴江能有什么错呢?没错也要给它找错——你就绕着郴山转就得了,你为什么要流到湘江里去呢?这个问题越是无厘头,就越是能体现出作者的无奈和无处宣泄的憋屈。

68、这其实就是一种情感的发泄。

69、当我们心情烦闷的时候,看什么都不顺眼。

70、就好比我们带着一肚子的怨气从公司出来,对着路边的石子啪的一脚,嘴里还要骂一句TMD!其实路边的石子又招谁惹谁了呢?但是秦观骂完郴江之后,情景立马又反转了。

71、几千年来郴江在这流的好好的,凭什么要挨你一顿骂?这是郴江的委屈,而生活中秦观也没少受这样的委屈。

72、这又引起了秦观的同情心。

73、所以最后这句“为谁流下潇湘去”又明显有点情感的收敛,似怪似不怪。

74、本来是找茬来的,但是想想其实你也不容易,算了吧,这又是为谁呢?。

本文到此分享完毕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


关键词: 为谁流下潇湘去 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

相关阅读